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

四年一千億,治水預算創新高的不淹水神話

 
728水淹台南、嘉義,行政院核定41千億治水預算,
是過去每年1百億的2.5倍,治水預算創新高。(/風傳媒) 
 
同時刊登於
 
.朱淑娟2025.8.5
 
728日低氣壓及西南風,造成嘉義、台南多個縣市淹水。三天後,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中,原則核定經濟部水利署「六年一千億治水預算」,但要求縮短為四年。這筆錢將用於改善縣市管河川,比照「台南三爺溪」全流域整治經驗,將還沒整治的河段補起來,減少居民淹水之苦。
 
這筆治水預算,金額之大,前所未見。四年一千億,平均一年250億,是過去幾個治水預算、一年100億的2.5(如表1)。水利署長林元鵬說,扣除土地取得成本增加、原物料上漲因素,這次預算跟往年比,還算持平。
 
不過,治水工程的確愈來愈貴,更遠遠追不上強降雨力道,82日台南永康一場豪雨,就讓政府不斷吹捧的「三爺溪不淹水神話」瞬間破滅。未來應思考更便宜、有效的防洪做法。洪水是生活大事,務必請大家提高警覺。

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

科學園區爆增2千公頃,大開發下的農地消滅戰

 國科會盤點,到2050年,需要2千公頃科學園區用地。
環保團體抗議:不要搶地毀農,犧牲環境生態。
 
同時刊登於
 
文‧朱淑娟2025.7.29
 
「科學園區政策環評」第2次修正,723日完成環評諮詢。這是國科會匯整行政院「六大區域發展計畫」,預估到2050年,需要的科學園區土地。相較5年前第一次修正(20365440公頃),爆增2千公頃,到7440公頃。
 
國科會沒說這些地在哪裏,因為這不是它能決定的。六大區域計畫最重要的2個計畫:桃竹苗大矽谷、大南方新矽谷,行政院已核定、也如火如荼推動中。加上地方政府增加的產業園區、特定區,實際用地還會更多。而且,為了供應開發所需的水電,相關計畫也動起來。台灣即將迎來,大開發下的農地消滅戰。

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

協和四接環評是否瑕疵,將面臨訴訟考驗

 
針對今年226日通過的協和四接環評,環保團體認為有諸多瑕疵,向行政院
提起「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」訴願。(/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)
 
同時刊登於
 
文‧朱淑娟2025.7.22
 
今年226,協和電廠四接通過環評。但這次、跟117日專案小組審查,都爆發環評未實質審查爭議。包括:台電隱匿協和電廠土壤污染、儲槽距營區過近的國安疑慮、四接對基隆港營運影響、珊瑚鑑定錯誤等等。對此,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,716日向行政院提起「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」訴願。
 
協和四接是行政院「希望」通過的案子,訴願成功機會不高。但行政院希望通過四接,跟環評有沒有盡責審查,是兩回事。未來,四接環評將進入行政訴訟,環評審查是否有以上應撤銷事證,將在這裏被嚴格檢視。

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

花3500億蓋北宜高鐵,能讓宜蘭更好?

 高鐵延伸宜蘭計畫,在環評切割議題後,只審查2次就通過。
關鍵議題必須在其他場域繼續討論。(/作者提供)

同時刊登於
 
文‧朱淑娟2025.7.15 
 
高鐵延伸宜蘭計畫,79日在第2次環評小組審查後通過,預料之後的環評大會也將過關。然而,環評已自我限縮,只審查廢水、土方、空污等末端。至於更根本的,開發是否合理、是否誇大效益、沿線是否切割蘭陽平原、車站周邊特定區將徵收特定農業區等對宜蘭未來的重大影響,已被切割在環評之外。
 
不幸的是,環評擁有開發准駁權,一旦通過,就取得首張開發門票。因此,高鐵延伸宜蘭計畫,是否已經完整評估、有沒有對環境更好的替代方案、路線能否調整、特定區徵收優良農地是否必要等等,必須在其他場域繼續討論。

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

台知園區捲土重來,居民20多年無法各自安好

 
7/5新竹縣政府舉行台知園區,聽證前說明會,這個計畫經過20多年,時空環境已改變,
徵收特定農業區的必要性,必須重新檢討。(/作者提供) 

同時刊登於
 
文‧朱淑娟2025.7.8
 
新竹縣政府75日,舉行「新訂台灣知識經濟園區特定區計畫(台知園區)」聽證前說明會。一位贊成民眾說:「你不同意,我同意,請讓我們各自安好。」這句話聽起來有理,個人的財產,自己決定如何處理,與他人何干?
 
問題出在區段徵收制度,把居民的命運綁在一起,4百多公頃土地,除了少數特例可以排除,其他一律強制徵收。居民不但無法各自安好,甚至激烈對立。贊成居民怒指反對者:「你們的子弟要種田嗎?」反對者則詛咒:「掠奪土地,絕子絕孫,不得好死。」長達20多年的衝突,綿延到後代,毫無平息可能。